乐山龙舟会教学反思总结32篇汇总(2)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5日    一键复制全文

《乐山龙舟会》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3』

  读进去,跳出来,佟丹丹老师这节课自然真实,教师情绪饱满,对教材的处理取舍得当,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特别是读写结合,让阅读可内容更加丰富,卓有成效。结合这节课,我想围绕六个字谈谈感受,那就是“读进去,跳出来。”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其实,每篇课文的意义都包含着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两个方面,两者统一,教学得法,才能真正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多数情况下,特别是高年级阅读教学还是要走一个来回,也就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简单说,就是先让学生读懂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人家是怎么写的,逐步完成由读到写的知识、能力上的迁移。也就是“读进去,跳出来”。

  佟老师这节课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首先说“读进去”,她很好地运用教材这个例子,以“抢鸭子”一段为例,引导学生读书体会这段场面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像描写勇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等体会到抢鸭勇士的勇敢和机智,应该说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很到位的,比如当学生只是读出重点句子而不会抓住重点此体会时,同老师不急不躁,引导学生想一想“跪蹲”是什么意思,做一做动作,再说出这个词在这里能看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就是这样细致的指导,这节课应该说给我们做了个样子;然后佟老师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进去,特别是老师的范读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读进去,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活动场面的热烈。

  正是由于有了充分读书的基础,有了很好地“读进去”的过程,佟老师才能又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把场面描写得这么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这样,充分发挥了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从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学习中得到了“法”,再迁移到其它文章的阅读和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形成举一反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略有遗憾的是,由于改写片段的时间短了,所以学生只说了一处改写的句子,而没有说出穿插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如果时间再充分些会更好。

  总之,语文课是基础课程,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希望我们的语文课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不仅要上的情谊浓浓(读进去),而且要上得扎扎实实(跳出来),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乐山龙舟会》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4』

  在唤起与生成上,首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怎么求,如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接着改动②求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该如何求?让学生先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然后再 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6比5多1,5比6少1,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那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就少16.7%呢?许多学生都回答是,我并不急于作判断,而是让学生接着思考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否定了自己的结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在教学中越来越发现小组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但在巡回指导时,总是仅仅那几个小组代表来发言,我试着让其他成员回答问题时,有的还是不太清楚,回答的不是那么的完善,我大胆的鼓励他们以后多发言,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小组交流讨论的实效,这也是今后应关注的地方。

《乐山龙舟会》教学反思总结 『范文5』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现有的教材和学生。传授式的教学越来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因此,在小学中年段的教学中,以导学式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授式的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在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时,我就注意了教学中的几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把握好教学的时机。

  要想真正的调动学生沉睡的潜能,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的良好的时机,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说,恰巧,在一夜之间美伊的战争再一次打响了。在关注伊拉克战事情况的同时,我们就可以关注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美伊战争不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吗?学生一定会查阅到很多资料,也能更直观的感受战争,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上,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中感情的体会超出了我的预想。因此,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不能为教教材而教教材,应该更灵活的运用教材,为教学所用,适当安排。

  2、确立适合于学生的导学思想

  要调动学生的潜能,还要确立正确的导学思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为此这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围绕这一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l)自读,初步体会文中的情感;(2)再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以读促感,以感促读,达到与小作者情感的共鸣;(3)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读的同时联系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4)多种形式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说,让读贯穿本节课的始终,体现读中感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的思想。不仅学生不感到乏味,乐“读”不疲,而且,课文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理解了。

《乐山龙舟会教学反思总结32篇汇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Copyright©2018-2022 名站合同范文大全500 wangzhi500.com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04943号-1

声明:本网站中的作品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