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成绩反思 『范文1』
一、成绩统计
初中七年级历史成绩:平均分:60.6分。民中平均分65.7分;翠桥学校61.2分,双中61.0分、五中60.6分。平均分60分以下的学校:东坎48.1、六中42.6、十二中37.2。
初中八年级历史成绩:平均分:65.2分。民中70.1分。双中平均分59.7接近及格分数,其余几所学校学校均不及格。
初中九年级历史成绩:平均分:73.8分。双中平均分79.6分,民中79.1分,翠桥学校72分,五中65.1分。平均分60分以下的学校:东坎59.6分、十二中59.2分、六中55.4分。
二、分析与反思
历史期末考试,从成绩上看最好的年级是九年级。九年级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成绩最高的是双峰寺中学平均分79.6分,平均分达到及格以上有四所学校,有三所学校未达到及格成绩,其中东坎中学、第十二中学平均分接近60分。
从命题难易程度上看,我认为最难的是八年级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为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知识量大,涉及范围广,为尽早连接中考,从试题的题型,到考查内容,尽量向中考靠拢,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教学时间较短(每周两课时),学科压力最大,加之试题类型较新颖,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成绩很不理想。除民中成绩及格以外,其余学校均未达到及格分。
七年级成绩最高的是民族中学平均分65.7;翠桥学校、双中、五中均达到及格分数,但其余三所学校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十二中平均分37.2分,创历史最差记录。
本次考试注重能力立意,侧重于考查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能力与方法,以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化。七年级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起始年级,尽管古代史未列入中考考试范畴,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试题中既要考查古代历史重点史实,又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同时还要引领师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今后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七年级历史教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我在命题中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有结合历史图片,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读图题,有结合历史朝代更迭的歌谣填写朝代名称的图表题,有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材料题,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古代治学严谨、成绩斐然的杰出科学家——贾思勰,我想通过古代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明的热情,同时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学生成绩欠佳。
八年级试卷以“中华民族屈辱、抗争”为主线,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团结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查。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在试题模式上力求与中考接轨。从题型变化、情境创设、主题立意、设问角度、答案设置、情感体验等方面增强试题的探究性,试题中加大了探究性问题的考察,有助于推动学习方式转化,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同时,也使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与转变。但是由于本人太想让八年级的教师、学生较早地了解中考,所以在命题上把一些中考的试题借鉴过来,加大了试题的难度,反思今年的八年级历史试题,难度确实较大,在今后的命题环节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
九年级由于各校进度不太一致,所以考试范围统一定为世界史上册,题型与中考一致,试题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试题力求多创设历史情景,对学生感悟体验历史及形成正确史观有一定的裨益。从全区成绩上看各校对世界史上册的掌握程度较好,有四所学校超过及格线,两所学校接近及格分,一所学校平均55分以上。但本次考试,内容相对来讲较少,年后仍有两所学校刚开始进行世界史下册的学习,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及时总结前一阶段教学中的问题,下大力量抓好课堂教学。
纵观今年的历史成绩,民族中学、双峰寺中学各年级成绩均名列全区前列,第五中学、翠桥学校七、九年级成绩达到及格分数以上,尽管各校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成绩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标准。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发挥团队优势,建立一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教师队伍,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双桥区五步教学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把备课关,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启示
1、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打造每一节课,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消化,向45分钟要质量。
2、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3、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要提高历史任课教师的管理课堂能力,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做到用教材去教,而非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挖掘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要重视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培养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公正判断和评价社会事象、分析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概括事物本质的能力。
5、加大历史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年级间、校际间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探讨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使所有任课教师都能胜任所教年级的课程。
初中历史成绩反思 『范文2』
一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教学既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我综合多种版本教材的特点,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定做为教学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时,从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人格尊严感悟国家精神,以小见大,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通过谈话、探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这节课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当中体现了老师新课程理念,比如说《马关条约》内容这部分不仅让学生知道条约有哪些内容,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的方式与《南京条约》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做法,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课点睛之笔是对《马关条约》的教学,教师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和部分历史史料等相关的片段,学生观看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如我在课堂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学完《甲午中日战争》后,你有什么心情?请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并说明为什么用这种颜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符合学生的从形象到逻辑的认知规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应该对我的探索进行反思、总结。整个教学中,不帖标签、不灌结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阐释与理解,给历史必要的宽容,现实的回答。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实践,在平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思想”的魅力;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润物细无声”,我想,这恰恰是思想的意义与力量所在。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关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核心知识,相信学生不必于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因为,这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诚然,因为是一节“原生态”的课,也有瑕疵,如时间的把握、教材的取舍、语言的过渡等。好在叶谰教授早说过,真实的课总会留下遗憾,聊以自我安慰。不过,伴随阅读而生、不乏亮点的教学设计,足以给自己更坚定的信念:教师生涯,阅读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