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终总结汇总31篇(7)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8日    一键复制全文

大学生个人年终总结 『范文18』

  20xx年7月7日,获着对未来的憧憬从学校来到深圳。

  深圳,一踏进这片土地,我就告诉我,一定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然而,一切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简单,报到之日,我和我一同来的同学就遇到了小挫折,关于住宿问题,我们折腾了两天,终于,在第二天我们勉强把自己的家安顿了,那个,我们知道,是一种无奈,因为在没走出校门之前,我们活在梦中,而当走出校门之后,我们是在现实中,第一次尝到了现实的残酷。

  室友,没来之前,她就打算积累一段时间工作经验就走了。而我,看到现实的落差,我的那些高昂的激情也慢慢下线,我们俩就以这样的状态住下的,所以我们的宿舍直到我室友离职,我才重新收拾,才有一种长期住下去的家的状态,可惜,在我整理之后,公司出了新的政策,当时也考虑到与妹妹住在一起,所以就决定搬出公司,在外面租房子,也就是这一搬出去,彻底让我感受到在南下的那种紧张生活。

  报到的第一天,我们就算正式上班,报名完,就要呆在教室里,等待培训,突然间感受到校园的那种自由生活的爽快,现实工作中的束缚的无奈和困苦。

  接下来的培训,是人资培训开发部请了各部门的技术或管理水平,亦或是比较有威望的人为我们刚来的大学生讲解各个部门的情况。因为先前的一些落差,让我对这些培训丝毫没有兴趣,所以就恍恍然,就过去了。

  正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以一种近似无知的态度对待工作,所以就会让自己陷入不停的抱怨当中。从那个时候起,我越发对未来的工作迷茫,也许本身来公司就是一种错误,在学校的时候,就没有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不用说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其实,刚开始我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一味地想把第一份工作当作一种平台。所以,就惶惶然,没有一点目的性,按照公司的安排一步步地走。

  培训完,我们就被分到工厂实习了,在工厂实习十天,让我真切感受到工人们的艰辛,刚开始在备料组折叠盒子还没深刻体会,特别是被分到流水线的时候,从早上八点一直站到晚上七八点,有的时候还要站到晚上十一点,一天下来,腿已经不是人腿,第二天很艰难爬起来,这对于研究生阶段懒散的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恰好,线上的拉长也是毫不客气,本来说在工厂实习就是为了熟悉产品,而我十天下来就一直在流水线的谋一个位置站着,根本就无法达到培训学习的目的,所以不曾一次地想放弃。

  不过还好,在工厂的日子没有多长时间,我就被调到部门实习了。

  从工厂出来,我就被调入人资实习,实习一周就定岗在培训开发部的内刊编辑岗位。按照我学的专业,做这个也算是对口,所以交接工作还算比较快,一周以后我就开始独立做工作了,开始真正地自己的职业生涯了。从那时开始,一直做到现在,到目前为止,已经做了差不多十期了吧,有时候会感叹这一年自己的进步太小,不过回望一年前的我,现在的我不管在心态上还是对工作的理解上和以前都有很大的不同。刚开始做杂志的时候,总有一种胆怯,因为总会对自己缺乏一种信任,虽然我学中文,但是我不懂编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刚开始,当听说一个人负责内刊的所有程序的时候,总会有些担心,害怕到期期刊做不出来。记得去年10月刊时,刚好又碰上迎新活动,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活动等,需要大力报道,广泛宣传,我不但要设计刊物栏目,而且还要设置专栏,然后约稿,改稿,文字编辑,图片处理,版面编辑,虽然一本月刊60多页,但是做起来确实很难,大到整理的版面设计,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不但需要掌握内刊大的政治方向,而且还要仔细到标点。这对于我这个粗枝大叶的人来说,何其的困难,第一个月,记得每天我就加班到九点,甚至十一点。那个时候,我只害怕做不出来,不过还好,虽然第一期总体不尽人意,但还算过得去,还算圆满成功。这对于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方面的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挑战。

  接下来的时间,我慢慢上手了,在后来的几期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都一一克服了,也许在这个克服的过程中,我也得了某种程度的提高,只是有时候没有发现吧。不管怎么说,这一年,我学会了正确对待工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抱怨,更多的时候主动工作,在工作中多学习,也许会得到一些新的知识。

  我是职业人导读:

  我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因为每一章节都有挑动我神经的“名言”,都有让我反思的例子。曾有人说,中国的人才专业水平很高,但职业化素养却与国外人才存在差距。那么职业化具体到行为上,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本书向我们提供了很清楚的思路。

  在第一章节“结果证实价值”中,直接抛出一个问题“职场中的我是谁?”。我在读书的时候曾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可是很多时候我想不明白,我是父母的孩子,是社会的一分子,我是我自己;为父母活着吗?为自己活着吗?那我该怎样活着呢?…而今天一个“职场中的我是谁?”的问题让我措手不及,我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或许也是领导的好下属,老板的好员工。可是那种主人翁意识却让我豁然开朗,是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这种意识,我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碰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愿意去全力以赴,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这就是主人翁意识。假如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也就具备做老板的素质。假如你的心态是在为别人工作,必须靠别人的监管控制才肯努力工作,那你注定一辈子是个打工者。

  假如你有主人翁意识,要先具备做主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心态:只要我在做,我就要做到全力以赴。抛开任何借口,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到公司中去,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那么这里折射出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责任感是核心的工作原则。一旦你踏上了任何一个岗位,你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份使命,承担职位赋予你的责任。按时按质完成负责的工作。对所做工作的结果负责,尽量避免让上司修改作业或收拾烂摊子。不轻易向上提矛盾和问题。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切的根源”,说这句话是想提醒每一个人:碰到任何问题,首先想我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别人应该怎么办!说得通俗些,就是想让大家人人负起责任来!

  多数人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和追求,都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且会有天天都要重复进行的工作,看起来的确单调。大家在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可为什么有人就能出类拔萃,而有些人却在走下坡路呢?之所以结果各不相同,是因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些相似的工作松懈了,忘却了负责任地做好工作中每一件事是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出类拔萃者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认真对待每一件细小的事情,勤勤恳恳的做事,并能够在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进取。而走下坡路者则要么是觉得天天重复的劳动很无聊,没有耐心,失去了对工作的爱好;要么是工作起来杂乱无章,虎头蛇尾,该注重到的细节都给漏掉了,致使工作一团糟,想再抓都找不到头绪。

  涓涓细流方能成就大海,假如不注重每日工作的积累,便会积重难返,使小事变成大事,使工作中正常的运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日清日结,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似乎就没那么轻易,人类的惰性使得很多小事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最后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而这恰恰就是普遍出现在人群中的症候。其实,所有的大事、大项目都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诞生的。

  其次,我们身边天天都会有一些细锁的事,不属于天天必做的事情之内,但只要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做与不做得到的结果真的是大不相同。很多事情虽小,不去做可能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但只要想到并且实行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现在很多人往往出于一种无所谓的心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不做也没人能挑出理来,时间长了则会引发自身对工作的倦怠,积极性下降,天天工作得过且过,最终导致一事无成。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蝴蝶效应”这个词,它来源于科学家洛伦兹,它形象地比喻了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就有可能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都是这样的,一个微小的情况发生都有可能造成全局的转变。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不要“以事小而不专心为之”。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创造。只要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就应该安下心来,认真负责地完成这项工作。从工作中吸取经验,为企业也为自己创造价值;对于责任而言,工作中没有小事。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能关系全局的成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聪明。正如书中所说“只有做好小事,职业人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对于我们做技术工作的人来讲,关注细节,不放过实验过程中的任何疑问,才能使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做出来的产品有质量保证。

  在“行为始终如一”这个章节里让我想起了许三多这个人物,钢七连的建制取消时,只剩许三多和连长没有安排,他跟以往一样坚持站岗、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高唱连歌,昂首阔步行进在军营中,这一点连长都不理解,集体都没了,个人做这些有何意义。甚至当连长转任其他部队营长后,连里剩他一人时,仍严格按作息时间出操、学习、体能练习。至此,观众对他的行为感到滑稽和不可理喻。但当我们看到,无论演习还是实战,在与战友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许三多依据军人的历练和判定,都尽最大的可能坚守着他的职责和使命,如驾驶随时可能爆炸的炸药车转移、与握手榴弹劫持人质的毒犯对峙并从容拿下、摔伤后在没有救助没人联系时,仍坚持深入“敌后”,直到与战友意外会合完成任务……此时,对于观众来说不仅仅是感动,更有一种沉甸甸的震撼。

  对职责使命要坚守到底。从职业道德意义上对于工作责任的坚守,一般人都能做到。但是当外在的环境条件约束消除后,仍能对职责的坚守、甚至是生命的坚守,就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地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你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这个时候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职业人生真正要得到的是什么,将它与公司想要的结果相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平衡,只有这样我们工作才能持续创造良好的业绩,公司也能更好发展,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大学生个人年终总结 『范文19』

  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疲。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

  在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感觉就像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圣的一笔,转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励我,在督促我,在时时刻刻的检查我,让我在思想行为方面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再觉得是一种累赘,而是很乐意的去做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并且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

  学习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由于所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于他人。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

  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谢谢我的大学铸造了成长的我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大学生个人年终总结 『范文20』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

  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意在真实反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其理解与广大群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作比较,突出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三、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不过,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多,但相信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四、“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最”是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五、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仅有7%的创业人数则清楚的说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的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网经验”这两个大学生的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六、“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市的受访者为12.8%,市的受访者为11%;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成都,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67.3%的人有盈利;未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只有36.8%有盈利。这组对比数据,是《成都大学生创业状况》网(以下简称“调查”)近日披露的。2年,团成都市委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者,决定摸清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于是联合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20xx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回收率为84.7%;1000份针对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收率为98%。调查组还对成都市5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不足,创业能力亟待提升。

  七、就业状况好的工科生创业的少

  成都市高校开设的专业中,工科最多,占31.9%。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当中,工科专业的仅占10%;经济学专业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学专业的,占14.3%。

  大学制造工程与科学学院的20xx级本科生周宇,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曾经一度有过创业念头的他,毕业前半年就被一家公司提前“预订”。3000多元的月薪让他安稳地当起了上班族。调查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工科生的就业状况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自主创业大学生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支撑创业的比例较小。

  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在把握创业机遇时,对政策的`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26.8%的创业者倾向于找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对“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的选择,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占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渴求度。

  八、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67.3%有盈利

  毕业以后,于年中旬开始创业,正在运营成都的大学生购物网站——同校网。同校网经营网络覆盖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位于成都的高校。告诉记者,按目前的经营状况看,到年5月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自己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至少再支撑一年时间。

  调查显示,成都市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占48.4%,0.3万~1万元的占16.1%,1万~5万元的占1.9%,5万元以上的仅占0.8%。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则差得很远,63.2%没有盈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仅占4%。

  盈利不易,让这样的创业大学生开始清醒地看待企业成长。起初想一年内做成本地大学生购物的第一门户网站,现在,他的目标是把网站支撑下去,“在盈利之前不死掉”。自己目标的转变,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创业教育和实践。

  调查印证了的感受。有38.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30.4%的学生参加过1~2次,只有9.3%的学生参加过5次以上。而在“大学生对培训和讲座认同度”的调查中,认为“有些帮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帮助不大”的占14.8%,“帮助很大”的仅占11.3%。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认同度不高,表明创业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

  九、建议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团成都市委副书记惠朝旭表示,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调查发现,成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在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调查中,10.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授课,52.9%的大学生选择亲身实践。“用亲身‘试水’的方式来培养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风险太大,成本也太高。”说。

  调查认为,目前的创业教育相对缺乏,已有的教育形式也多停留在讲座、演讲、选修课等理论层面,并且质量不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就更少了。调查因此建议,创业教育可以将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当成突破口,开设kab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以创业夜校”、“创业训练营”等形式开展培训。与高校建立创业课程体系相呼应的,是应该依托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对初创企业进行巡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同时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开展市场营销、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除此以外,有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比赛,应得到格外关注。团成都市委创业办公室的范才全特别列举了调查里的一组数据:参加过挑战杯、成都青年创业大赛、科技竞赛获奖的大学生中,23.2%正在创业,48.4%毕业后打算创业;没有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大学生,正在创业的仅为9.2%。

  调查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动员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并举办规模大、层次高的创业大赛,让大学生通过比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大学生个人终总结汇总31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Copyright©2018-2022 名站合同范文大全500 wangzhi500.com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04943号-1

声明:本网站中的作品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