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学习总结 『范文18』
我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县委组织部组织科跟班学习,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现将学习体会及几点收获简要总结如下:
一、几点感受
一是感受了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形象。无论领导还是部里的一般干部,无论资格深浅、职务高低,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随时加班加点,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组工干部形象深深地感动了我。
二是体会了组织部快节奏、重效率的工作氛围。虽然组织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容不得半点拖沓,但组织部一帮人在工作中在忙而不乱,既保证了节奏,又体现效率。
三是亲历了组织部“严谨、务实、重细节、求实效”的工作风格。深刻体会了“每一件事、每一份材料都必须做到自己最满意为止”这句工作格言,每一个材料的起草都是多人修改,多人校对,层层把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谓“针尖上打擂台,求的是精细”。一个细小的错误,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到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可能损害组工干部的形象。
二、几点收获
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学习的范围上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在学习的内容上,不仅可以看到最经典的理论著作,阅读信息量更大、涉及面更广的文件资料,还可以直接接受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的点拨,使理论水平有了新提高。
丰富了阅历,锻炼了才干。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经受锻炼和深受教育启发的一段难忘经历,耳濡目染了组织部工作作风和方式,部领导和周围同事的言传身教,都使我耳目一新,收益匪浅,这必将对我从事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通过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我发现自己过去对组织工作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有许多工作还不到位,还停留在常规层面上,在展现特点、打造亮点上没有取得实效性进展,工作成效与县委组织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其他乡镇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跟班学习期间,通过近距离接触,使我重新认识了新形势对组织工作和基层组工干部的新要求、新标准,增强了今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努力方向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是立足于树立“指向标”,努力使思想作风有新提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做到关心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二是立足于争做“多面手”,努力使学风有新提高。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努力用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学习组织工作各项业务知识,掌握和精通组织工作的政策规定、岗位业务以及履行职责所需的知识,特别是要抓紧学习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业务的“政策通”、“活字典”创新工作,提高实效。把调查研究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根据组织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牢固树立创新、走在前列的意识,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基础扎实、善于创新的有利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崇岗乡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
跟班学习总结 『范文19』
从4月7号走出浦东机场到今天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回首在上海的这一段时光,有过聆听大师的惊喜,也有过观课评教的激动;有过阅读理论的迷茫与充实,也有过参与实践的激动与兴奋;有过走进图书馆的感叹,也有过欣赏水乡的新奇。搜索我的这些记忆的储存,整理着我的思考,这一段时间我都看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做什么,今天暂做一次总结。
一、看了什么,做了什么
听课96节,听报告和参加座谈会25次,参加教研活动6次,参加家长会1次;读了5本书(有两本还没读完),写了31篇随笔(含论文)及5个教学设计,制作了3个课件,上了7节课。
(一)听课
听课,从进才北校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学习学习,学习是一个老师教学艺术的源泉。从导师孙玲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她扎实深厚的学养以及她对课程观的理解已渗透在每一堂课里;从副校长邢春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学民主就是保护学生的话语权并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以及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又带着新的问题下课。从政治名师后备鲍丽凤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课堂要关注时政、关注社区。从进才北校数学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生活就是课程的课改理念;从进才北校的班主任那里我看到了师爱的细微,从心理老师那里我看到了她对学生的呵护,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从“社区实践课”老师那里我看到了他们推行新课程的艰辛和勇气。从整个进才北校老师那里,我还看到了时间的宝贵,看到了面批作业的效果,看到了教育所需要的耐心和细致听每一节课,看每一个老师,总有新的值得我学习的现象以及对现象背后规律的思考。
(二)听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要么给我以境界的提升(如:于漪老师的报告),要么给我以理论的高度(如:李海林校长、赵国弟校长、赵连根处长的报告等),要么给我以方法论的指导和视野的开拓(如:刘定一老师、李忠老师、沈惠乐教授的报告等),要么给我以敬业和入世的动力(如:胡瑞风校长、陈忠新校长、金卫东校长等的报告)每一次听报告总能触动我的心灵。有时我甚至疑惑:为什么来上海我就变得敏感而多泪了?上海的教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专家在前面引领,才能远远超出我们海南的教育吗?
(三)参加教研活动
参加教研活动,除了羡慕上海有专家引领外(这一点在“我眼中的上海老师”那一篇里已有记录,这里不再赘述),我更赞赏老师们的真诚。5月6号下午,跟孙老师一起参加“程红兵基地”的观课评教,老师们肯定执教老师优点的同时,更中肯地指出了上课中的不足,还讲了自己在同类课中可以借鉴的实践。这种资源共享的姿态也是上海教育先进的因素之一吧;考试分析的多角度和细致,大概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之一;公开课的研究主题明确、课后反思的具体和深刻可能也是老师们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读书
读书,这段时间读了和正在读的书有《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听李镇西老师上课》、《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以及《论语译注》等。读书,有钻入雨雾中的迷茫,也有峰回路转的欣喜。于是我了解到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在于她的博大和精深,
李镇西老师的语文教育在于他的民主和敏锐;王荣生和李海林教授让我知道了当前语文界和我自己身上的许多盲点和误区,《论语》又让我继续探索合适的做人做事方式读书帮我思索,读书助我明智。
(五)写感受
在写感受体会随笔的时候,又加深了我对实践、对理论的思考,其实整理出来也是一种获得。在我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那些书中关于语文教育应侧重教学内容而非教学方法的观点时时在我的心里闪现,于是我研究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需要并符合课程标准的应该选择,哪些是我的解读而非文本本身所赋予的内容应该扬弃;脑海中又回放邢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民主和孙老师课堂上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于是我寻找假如我上这一课的切入点。在汇报考核课上,我选择了上《论语》,确定了让学生了解孔子并喜欢读《论语》的教学目标,同时选择了能表现出孔子圣人面和常人面的言行,努力让孩子们接触到一个既圣贤而又温暖亲切的孔子形象。在课堂上用我对孩子们的一些肤浅的了解,努力让他们感到《论语》课也温暖亲切,进而达到虽然我走了但总会有同学读读《论语》的目的,那么孙老师让我上这一课的希望也就实现了。课后,孙老师说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合适;周老师也开玩笑说,这个《论语》课有点国兴中学老师的水平,有点海南骨干老师的水平。这,的确是我的愿望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并在上课时能代表海南骨干老师的水平而不辱没“海南骨干老师”的称号。
最后说说在我们25人的这一期上海跟班学习的班集体里,作为学习和宣传委员的我做了什么。我想在学习方面我要实实在在学点什么,不能枉得“学习委员”的虚名,于是我观察、我思考、我也把我的一些观察思考所得表达出来和全班共享;在宣传方面我主动,主动参与简报的筹划和撰写编辑工作,尽力多做一点点。
二、想了什么,要做什么
海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师训科吴一凡科长给我们留下的希望是:你们也算黄埔第几期学员了,来了要和没来不一样!“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些话还在耳畔。作为海南的一名普通老师我能做什么,作为海南的一名中学骨干老师我能做什么,我一直在思考。
(一)我能做的
我能做的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于漪老师说教育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民族的高度来思考。于漪老师说的是境界。那天在进才北校交流的时候金校长提到了这样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我将怎么做;假如是我孩子,我将怎么做。”“爱自己孩子是人,爱别人孩子是神。”我觉得这两句话是从另外的角度在拷问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境界。教育工作是我热爱的事业,也是我的“生活方式”,如果我终身为之奋斗,她是我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想很多看起来有些难的事也就不难了。
专业方面的提升唯有像上海老师一样学习学习学习,读书读书还是读书。语文教学,“母语教学是世界难题”,需要全世界共同探讨,我们唯有不断地读书、学习。
学习,向同行学习,向自己学习,也向学生学习。为什么上海的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触动?是海南的课都没水平吗?当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心态。我们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和态度来上海的,我们会放大上海的优点,寻找学习的源头。回去后,倘若我们一样抱着学习的目的和态度看我们的同行,我相信他人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孔子早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国兴中学几乎每周都有“对比课”,我要尽可能地去听并参与他们的评课活动,这不能再是应付学校检查的一项任务。向自己学习偶尔,自己也会上一些感动了自己的“好课”,回味良久;经常也会上一些令人无限遗憾的“坏课”,沮丧半天。这“好课”和“坏课”都值得自己反思,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反思课堂上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反思问题的提出,反思每一流程所用的时间,反思我给予学生,还可以反思作业的设计和批阅等等,我可能会发现自己“好课”和“坏课”的规律,也可能有避免“坏课”的方法。“教学相长”,我当然可以向我的学生学习。“学生有时可能没有深思熟虑,但他们看问题往
往直达事物的本质。”这是听邢老师的课后他有感而发的一句话。也许学生没有多深的理论素养,但他们的感觉是真实而敏锐的,多听听孩子们的声音,采纳他们的意见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读书,读书能提高自己的学养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次来上海,陈校长推荐的,老师推荐的,同伴推荐的,发现了好多好多的好书,好多好多的书没有读。现在正在一点点地读,读的体验也很微妙,回去以后还要继续有计划地读,争取每两周有一篇读书笔记发到博客上。《我读》之二、之三会相继出来的,虽然是一些很粗浅的认识,但我觉得是一个好的开始。我还算是一个能善始善终的人,我的读书应该能保持下去。要是能和哪个同伴一起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那一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要是我们的校长像李海林校长那样鼓动老师们读书并交流,那一定是一件更美妙的事。(我们校长不是常常义愤填膺地说老师们不读书,不写东西,不像话吗?我想有合适的方式让老师们一起读书,他会大力支持的。)
交流,交流是思想碰撞、提升自己的又一方式。王世焱和李南梅在那么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但他们照样出色,我想有很多因素,其中网络交流平台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他们和华东师大的几个教授都有联系,常常从他们那里得到启示,靠的就是网络交流。海南能起引领作用的专家资源远远不如上海,网络多少起到了一些弥补功能。
(二)我要做的。
我还须尽可能地带动他人。
每一个人都需要成功的体验,每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的认可。我想这是人之常情。作为骨干教师就应该帮助身边的年青老师体验成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成长起来。在国兴就有三个青年教师经常去听我的课,我也曾帮助过其中的两位分别获得省级赛课一等奖和二等奖。她们都是积极上进的人,下一步我将如何带动她们呢?我想我们一起看书,一起听课评课,一起交流彼此的思想也不失为一种进步的阶梯。在我们学校的教研会上,我将不再被动,近期,我须用合适的方式传达出这样的观点:观课评教必须侧重于教学内容,而不能舍本求末地偏重教学方法。一定的教学方法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语文不像数学、历史那样,语言对象就是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它的隐含性,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根据教材的编辑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等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教学内容不仅是观课评课的标准,也是我们备课的标准。我想王荣生和李海林两位教授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应该知道并且践行之。
另外,海南的骨干老师有周末送教下乡的平台;吴科长还说,我们有的骨干老师将作为培训者要对全省老师进行培训。这些都将是我把在上海的所见、所思、所感传递回去的途径。
“回首向来萧瑟处”,既有风雨也有晴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语文课程的关注、对语文教学的关注,我比较重视;对德育的关注太过不敏感,好在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将做一些调整。
跟班学习总结 『范文20』
自范仲淹创始至今已有978年历史的苏州中学,既充满传奇又富有活力。自1904年改办新学以来,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钱穆,语言学大师吕叔湘,美术大师颜文梁,史学大师吕思勉,地理学家胡焕庸,教育家孙起孟等都曾在苏中执教,蔡元培、胡适等名家亦曾到苏中讲学、授课。目前苏州中学已拥有一支由5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19位在职省特级教师领军的优秀教师团队。
一、一流学校素以培养造就一流人才为己任
苏州中学之所以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名牌,主要在于她培养的杰出人才遍布各地,蜚声中外。
苏中百年新学培养了一大批牵动社会历史发展走向,构建人文、科学美好世界的时代精英。他们中有秦邦宪等中共早期领导人,有叶圣陶、顾颉刚、胡绳、匡亚明、吴作人、陆文夫等大师名家,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钱伟长等50余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中学培养的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也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其中的佼佼者有:31岁即成为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教授庄小威(女),24岁即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蔡天西(女),全美Pew学者奖获得者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许朝晖,世界上最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人物、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等等。
二、印象恩师张金教授及其课堂
张金,1965年4月生,江苏南通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生物奥林匹克高级教练、苏州市中学生物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现任江苏省苏州中学教学处主任。张金老师在《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等专业刊物发表文章四十多篇,主要篇目为:“生物绘图‘六忌’”“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解’的修改”“生物实验教学五忌”“例谈高考生物实验复习课的设计”“从生物实验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谈生物实验教学”“‘环境污染的危害’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生物学选择题编制七忌”“浅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几个层面和原则”“教学线索的梳理和构建策略”“让智慧在课堂教学中长成参天大树”。编写专着10部.主要表彰:苏州市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教师等。
听张金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节课悠悠地上下来,内容充实而且让人意犹未尽,细细想来,张金老师的授课有很多特点。
张教授喜欢实践“追问教学”。“追问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效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但是,必需处理好追问的主体、目的、解决问题的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张金老师的课堂常常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通过设立有效的教学情景,在他的引导下,由学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听课、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根据教材的文本或教师设定的背景来提出问题,或者不能正确的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时,张老师很善于鼓励和引导,对少数性格内向的学生或者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看起来有些“简单”、甚至“幼稚”的学生,他都给以肯定,以保证全体同学均能参与到“追问教学”来。张老师说“追问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问题的欲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主要包括这样三层内涵:一是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够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二是问题梳理,即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保留有价值的问题,放弃没有意义的问题,抓住关键问题;三是问题解决,即通过独立的或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张教授语言简洁、富有逻辑且具有启发性。他常常说讲课时要点到为止,学生懂了就可以,不用啰嗦,否则浪费时间。他课题的引入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明明白白,绝不拐弯抹角,故弄玄虚。内容逐步呈现,却步步为后作铺垫,到最后重点自然体现了,难点也突破了。
张教授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他一般不用PPT,他说PPT就是骗骗他。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微观的、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张老师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但是在教学中使用了很多方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师教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让学生在书本中找关键词;比如设问,把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层层相扣,便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出来了;比如重点突出、调理清晰的板书与副板书相结合,漂亮的手绘图……信手拈来,没有一点花俏,实实在在,却时时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的氛围是活跃的又是严肃的,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用自己理解的语言作答,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回答不对或者不到位,也不用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遇到不会回答的还可以请同桌或其他人来帮忙回答。
张教授的博学征服了学生征服了我们,他说老师上课不能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要善于旁征博引,充分利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一位年轻老师要成长,最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课,多看书、多反思。他建议至少提前一星期备课,先把与高中每一节课的内容相应的大学课本看熟,再来研究教材。
在苏中两个月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外,还需具备能将深奥内容科学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和“逗”学生的能力,把学生逗乐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自然轻松。张老师还说,教无定法,要寻找并养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