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总结 『范文1』
今年是修订后《环境保护法》施行的第xx年,全国各地掀起宣贯新法的高潮。根据《xx县20xx年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做好我镇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坚守生态环保底线,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紧紧围绕践行绿色生活的主题,我镇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专题研究,落实到人
为筹划好我镇环境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进行研究探讨,认真传达文件精神,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提前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会议商定将小春秸秆禁烧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融入到环境保护宣传的内容中。决定成立由镇长张小江同志任组长,副镇长、各片办事处书记等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宣传领导小组,将工作具体细分,责任落实到人头,确保践行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扎实开展。
二、结合禁烧,广泛宣传
我镇充分利用秸秆禁烧下村逐户宣传的有利时机,通过车载广播、横幅标语、LED显示屏等媒介,宣传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引导辖区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转变落后的环境保护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镇政府在进行每日车载动态巡查的基础上,提升对农户的服务水平和力度,采取疏堵结合的工作方针,努力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实行机械粉碎还田、秸秆加工饲料、秸秆销售、转化沼气、田边地角堆肥等综合利用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少用化学肥料,切实做到无污染、零排放,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
三、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
一是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旧箩筐、旧水桶等垃圾收集容器具,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二是要求村庄建有垃圾收集池等集中设施,并因地制宜配置收集车辆。三是厨余垃圾采用堆肥或就近就地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禁止露天焚烧。四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或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形式,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增强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本阶段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在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群众从思想上、情感上渐渐重视环境、关心环境、爱护环境,逐步形成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虽然活动取得一定实效,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警示教育的形式还需创新。一是本次宣传活动重点放在农村居民,通过秸秆禁烧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双管齐下,在农村地区收到显著成效,而在场镇主要采用纸质资料发放和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工作乏力、形式单一,场镇的环保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这个重要宣传阵地,需要挖掘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开辟环保宣传新战场,促进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人心。
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长抓不懈,继续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始终以巩固成果,超前预防作为工作出发点,把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努力开创我镇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学校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总结 『范文2』
一、5月25日,县环保局发出《关于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发放到县环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求各成员单位在“六五”期间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并悬挂大幅环保标语一幅。
二、“六·五”期间,在县广播电视上播放环保专题片《地球――我们的家》,并滚动播放环保公益广告30条。与广播电视局制作《资中县主要河流污染防治宣传片》,反映资中县四条主要河流现状。
三、“六·五”期间县环保局要求企业在“六?五”前后开展各种环保宣传活动。企业分别举办墙报12期,利用厂区广播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知识22次;组织召开座谈会4次;召开环保专题培训5次;悬挂大幅永久性环保标语16幅。
四、“六·五”期间县环保局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分别在学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学校举办黑板报26期、环保主题班会等活动29次、悬挂环保标语10幅、环保知识讲座4次。
五、环保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本单位附近各悬挂1幅环保标语,共悬挂标语32幅。
六、6月5日上午,由县政府组织县环保局牵头,组织县环保领导小组成员共27个单位,在县城鼓楼坝广场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街头宣传活动。这次活动共设咨询服务台27个,悬挂环保标语4幅,挂图90张,发放《环保法律法规汇编》、《环保宣传资料册》、《环境经济政策资料汇编》、《绿色生活手册》、《节能减排宣传小卡片》、《__农村环境保护手册》和环保知识宣传单以及其它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等书15000余本(册、份)。制作环保法律法规展板和其它宣传展板76块,咨询服务约500人次,播放环保专题片《工业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等节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通过开展行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广大群众、企业和全县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20__年_月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