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32篇】(5)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一键复制全文

有关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范文12』

  一学期来,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数学个性化备课经验》,并结合数学学科工作的特点,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努力而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大胆实践。下面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根据各单元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单元,数一数。我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草、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到数建筑物、道旁树……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建立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首先是比多少的教学,其次是比长短和比高矮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建立了多少、长短、高矮的概念,学会了比较事物,培养学生用对比的眼光看世界。

  第三单元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生的摆小棒、红花、以及其他的学具,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会使用>、3、4、5各数的组成,通过猜棋子的方法巩固了数的组成,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还让学生明白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0这个数,明白了0的意义,会计算有0参与的加减法,更进一步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本单元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知道了它们的名称,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反复的练习还是有个别的同学区别不开。

  第五单元分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对蔬菜和水果的分类以及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面的扩大就会容易得多。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了11——20各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初步认识了数位,运用数的组成正确的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再次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本单元的学习以认识整时和认识半时两个内容为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针、分针,学会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9、8、7、6、5加几的方法,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掌握了用凑成10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学生还得出了小数加大数的加法计算方法,单元末的“我们的校园”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

  第十单元,总复习。我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四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让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第三部分复习基本的物体图形,进一步弄清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钟表的整时和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第四部分是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每一位学生说:你今天很棒!

  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注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说一句:你真棒,学生脸上眼里的自豪尽现眼底,我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充分运用多媒体。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我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辅助教学内容,如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我把教材照成照片,发到电脑上,然后搜集西游记的主题曲,孩子们学的不亦乐乎。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三、学生积极体验,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借助数学教材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体验,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自己学习的数学也有很大的用处,这就是成功的数学教学。

  根据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每个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为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总之,数学教学就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归纳和总结,是一门有着无限美丽之处的学科。

有关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范文13』

  时光荏苒,第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即将告一段落。静下心来,慢慢沉淀,有收获也有遗憾。本学期,我担任六(2)班和六(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共47人。由于是小班,所以很快我就对每一个孩子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学工作展开得非常顺利。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高效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情况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由于我是新教师,所以必须要手写备课,虽然比较辛苦,却是的锻炼机会。在备课方面,我总结了如下几个优势:首先,在信息化时代,我可以学习网上的优秀教案;其次,教师教学用书、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再次,我还自己购买了一本特级教案,上面都是一些优秀教师撰写的教案。当然,丰富的备课材料不能取来就用,而是要去粗取精,并把这些优秀教学设计与我们的学生实际情况、学校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等有机结合。

  对于备课,我还对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

  1、认真研读在网上搜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至十二册的.教学内容一览表,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以及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每学期开学前先总体阅读教材和教参,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3、开学前先备好一周的课,以后的备课要做到提前两天备好课,以便准备好教具、学具等。

  4、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情况,设计出合理又吸引学生的教案。

  5、坚持每天写教后记,可以是课堂组织的反思、教学内容设计的反思、题目讲解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评价的反思等。

  经过一学期的手写备课,我的备课能力大有提高,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练习的设计没有做到精选,常常出现满堂灌或者顾此失彼的情况;再比如,情景创设没有新意,需要再结合生活实际、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等;还有板书的设计不够好,还要加强课堂组织方式的设计等。

  最后,教学反思的撰写还需提炼出重点,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要有实际性。

  二、课堂教学情况

  1、课堂组织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2、教学过程严谨有序,层层递进,讲练结合。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不再一尘不变,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自主探索等方法有机结合;

  4、认真贯彻学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感悟数学知识。

  5、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帮互助的小组合作形式,为课堂教学质量加分。

  6、课堂教学语言不再繁杂冗长,能时刻注意教学语言的精炼性和科学性,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使数学问题简单化。

  三、作业情况

  本学期学生的作业主要由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组成,另外我还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口算本和一本课堂作业本。其中,评价手册、口算本、课堂作业本都在学校完成。补充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从作业完成情况和订正情况来看,总体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书写潦草。

  2、书写格式不规范。

  3、不爱惜作业本,卷面不整洁。

  4、订正不及时,拖拉现象比较严重。

  5、部分学生做题时审题不清,错误率较高。

  6、个别学生出现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

  7、很多学生遇到难题,不敢挑战,直接放弃不写。

  针对以上情况,下学期在学生作业方面还需严格要求,统一规范,并结合各种奖惩的手段使学生的作业质量更上一层楼。

  四、考试情况

  本学期大小考试一共有11次考试,即9次单元测验、1次期中考试和1次期末考试。每次单元测验的均分大约在8分左右,期中考试的均分分别是89分和82分,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但是两个班的均分相差较大。从平时的数学课堂以及作业情况,我认为两个班存在以下差距。

  第一,3班学生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小组合作氛围也好,2班课堂纪律相对较差,主要有几个非常活跃的学生会影响课堂纪律,从而影响全班同学的听课效率。

  第二,3班学生写作业比较积极,基本所有作业包括家庭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而且能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清的要求,很少有作业拖拉的现象,2班学生相对而言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作业拖拉现象严重。针对以上情况,下半学期我从课堂和作业两方面入手对2班的学生加强了引导,使2班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形成全班竞争的好局面。期末考试两个班排名分别名列第一、第二。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已经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将从上面的总结中吸取教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每一个孩子学得开心并且学得好。

有关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范文14』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从三个方面简论如下: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1、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二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2、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三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2、由直观教学入手,促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为此,我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乘法时,三个数相乘,结果不变;和除法时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结论。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强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3、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

  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3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十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

  教师便启发学生用验算的方法发现错误。进而说明余下的“5”是被除数的百位上,应该是“500”的道理。最后教师帮助学生与以前的有余数的除法做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消去相同个数的“0”之后,按以前学过的方法求商和余数,这是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如果有余数,应该在余数后面也添上被消去的“0”的个数。当然,这只是指法则的记忆而言,在算理上是完全统一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能记住了。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其中①是针对学生法则中“被除数和除数划去相同个数的‘0’的相同这一关键词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②是针对学生对余数的位置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③是针对“补0”有模糊认识提出来的。这样,既从正面讲清算理,又从反面加深理解,互相配合,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三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有关数学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通用32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下载文档

Copyright©2018-2022 名站合同范文大全500 wangzhi500.com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04943号-1

声明:本网站中的作品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